自然生长的生物饵料。与养殖业关系密切的有浮游生物、细菌、底栖生物、周丛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等,有机碎屑一般也称为天然饵料。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细菌絮凝体是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和养殖鱼类鱼苗阶段的饵料。底栖生物中的贝类是青鱼、鲤等的饵料。水生昆虫幼虫、水生寡毛类是一些底层鱼类的饵料。周丛生物是鲴等的饵料。水生维管束植物苦草、马来眼子菜、菹草、轮叶黑藻、黄丝草、浮萍和芜萍等,以及禾本科植物是草鱼、团头鲂和鳊等的饵料。天然饵料一般能满足鱼类的营养需要,而且来源广、数量多,是饵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类生长发育需要钙、磷、钾、镁、钠、氯、锰、锌、铜、碘、钴、硒、钼等元素,其中钙、磷、镁较为重要。一般鱼类能通过渗透、扩散等作用在水中吸收充足的钙。加工和贮存饵料的机械加工是为了改变其物理特性,以提高适口性和可利用性。饵料的物理特性有时和营养成分同样重要。常见的饵料制形有粉状、面团状、硬粒状、软粒状和膨化饵料等。粉状饵料用于鱼苗和滤食性鱼类的养殖,面团状饵料主要用于鳗鲡、虾类和小鱼种的养殖。大多数养殖种类均可用硬颗粒饵料投喂。软颗粒饵料适用于不能摄食硬性饵料鱼类如鲈和小白鲑的养殖。膨化饵料的浮性和水稳定性较好,便于掌握投饵量。糠、麸类主要指米糠和麦麸。脱脂米糠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价值优于麦麸。加工糟粕类制淀粉、制糖、发酵和制药的一些副产品,如糖糟、甜菜渣、甘蔗渣、酒糟、抗生素生产下脚等,可以有选择地或经适当再处理后作为饵料。块根、块茎类如马铃薯、山芋、木薯等,淀粉含量较高,精制后可作为配合饵料的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