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我国古老而拳种,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百年来,人们对其探索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由于封建保守、鲜有文字总结等历史原因,基本上还都局限于就理论言理论之中,缺乏对实践的具体指导;既使一些拳师作了口授,也不到位,让人感到雾里看花,仍然揭不掉神密的面纱。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太极拳理论这一“国宝”,只有纳入科学研究之轨道,通过现代科学来论证,并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太极拳理论研究涉及到诸多领域。在这里,我仅用现代物理学和医学的某些原理、观点来剖析陈氏太极式拳的松柔和技击,为后学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人身上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脾藏意。人体全身的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因此,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状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的循环。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气和吸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及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近年来,随着人们养身保健意识的增强,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太极拳活动中50岁以上的习练者居多,呈现老年化趋势。而年轻人的健身方式多以对抗性。如篮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为主。年轻人总认为太极拳节奏太缓慢,无法获得对抗运动所带来酣畅淋漓的快感,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太极拳是在传统养身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活动。年轻人练习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有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