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的养生原理: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凡事全身不关门,各个脏腑关键就不关外皮肤,凡事有不够贯通的地方,到一定程度,轻了感冒、肚子不舒服。重到一定程度,胃病,在胃部不够疏通的地方,达到一定程度,不管它良性亦或是恶性,不够疏通的地方就产生疾病,在地方就叫病。如果在胃部产生了叫胃病,在心脏产生了叫心脏病,不管一种病,都是影响了循环系统正常化。我们练太极拳,从站桩开始,先以丹田为核心,这个气要渗透全体,外通肌肤、内通脏腑,无论是我们想象到的地方,还是没有想象到的地方,它都要渗透,那么经过这样气的渗透,不够贯通的地方就会自然贯通,从这个基本概念上来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用这个方法能够贯通全身,就是治病的基本原则。太极拳是我国古老而拳种,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百年来,人们对其探索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由于封建保守、鲜有文字总结等历史原因,基本上还都局限于就理论言理论之中,缺乏对实践的具体指导;既使一些拳师作了口授,也不到位,让人感到雾里看花,仍然揭不掉神密的面纱。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太极拳理论这一“国宝”,只有纳入科学研究之轨道,通过现代科学来论证,并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太极拳理论研究涉及到诸多领域。在这里,我仅用现代物理学和医学的某些原理、观点来剖析陈氏太极式拳的松柔和技击,为后学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太极的推广可以学学瑜伽”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但武术的发扬光大,我们做得还很少,因为我们在推广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一提到太极拳,首先给人的正面印象就是它可以强身健体,但同时现在的人们也有一种惯性思维,就是只有公园里的老头老太太才练太极拳,很少看到年轻人、特别是城市里的年轻人练太极拳。要改变人们脑海里对太极拳既有的印象。瑜伽给人的印象是白领在健身房里的柔软和伸展运动,太极,也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公园里的大爷大妈身上。我希望太极可以装变成一种更时尚、更未来、更科技的思潮,要用新的概念让大家重新接受太极、重新看待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