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电器的原理
节电器一般分为照明灯具类节电器和各动力类节电器。采用高压滤波和能量吸收技术,自动吸收高压动力设备反向电势的能量,并不断回馈返还给负载,节省了用电设备从高压电网上吸取的这部分电能。另一方面利用国际先进的高压电参数优化技术、正弦波跟踪技术及纳米技术和组件,抑制和减少供电线路中的冲击电流、瞬变及高次谐波的产生,净化电源、提高高压电网的供电品质,大幅降低线路损耗及动力设备的铜损和铁损,提高高压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做功效率,在使用过程中既节省了电能又可大幅降低设备运营成本。
节电器的历史
企业通过节电设备和节电技术的运用,可以节省电量20%以上。有关研究表明,世界能源总量的50%~70%由于现有的耗能设备和方式,被白白浪费掉了。 高科技将节电变为可能和有效的手段,技术的提高使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在节电领域,先后推出了电容补偿,变类等一系列新的技术来提高电能利用率。为此,各国和企业都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出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节电产业,对于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行业,然而在国外,节电产业的发展却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早在1972年,美国便开始出现电机节电技术,系统节电技术在1975年便已经面市,而灯光节电技术则是8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兴起。其代节电技术为电容补偿,20世纪50年代产生,节电效果不明显但无危害,是强制推广,经过多年发展,各类用电系统技术节电空间已很小,属正被淘汰的技术;第二代节电技术为可控硅斩波技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节电效果较明显但危害很大,一般企业推广后节电率有所提高,但无法既能有效节电,又对电网及设备无危害,因此,缺乏的支持,正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第三代节电技术为变频技术,产生于20年代80年代,节电较明显但危害很大,内部为电子元件性一般;第四代节电技术为抑制浪涌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产生,节电效果不明显很难测试,但可清洁电路;第五代节电技术为电磁转换和补偿,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节电效果明显、无危害且可清洁电路。彻底实现了节电效果与电网质量的完美结合。
目前我公司代理销售美国原装诺比勒节电器,经青岛烟台地区超过50家学校、工厂、医院使用,节电约5-15%。
我公司可签订书,如安装使用后客户认为节电效果不理想,三个月内无条件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