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历史悠久,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等级森严,尊卑明显的古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言谈举止以及各种习俗文化都深深的烙上封建等级的痕迹,不论是绘画、陶器、诗歌以及家具都深受封建文化的影响,家具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反映了每个时代人们的起居方式和文化。
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设计理念以“尊严”为本
中国是一个极其讲究尊严的,在古代尤其如此,在家具的设计上,通常以显示人的尊严为主,而不是以人为本,由明清时期的家具就可以看的出来,比如清朝的宝座,椅面设计宽大,类似一张婴儿床,宝座的靠背和扶手分别垂直于椅面,上面雕刻繁复精美,这和清朝追求奢华之风是分不开的,喜欢用一些镶嵌、彩绘、镂空等技法来显示皇室的帝王之,帝坐在上面威慑朝野,官员无不俯首朝拜,显示了皇帝一统天下,至高无上的荣耀,然而,试想,皇帝坐在如此宽大的宝座上,相当于无所依靠,后面的靠背和两边的扶手形同虚设,在古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皇帝必须正襟危坐在上面,实际上一点也不舒服。家具在古代首先是一种身份、尊严和势的代表。
中国古代的审美层次对家具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影响着家具的设计,在几千年的封建等级社会中,审美层次分为艳俗、含蓄、矫情和病态。其中以艳俗为低层次,以病态为高的审美境界。中国人是一个比较含蓄的民族,不论说话或者做事都喜欢转弯抹角,不喜欢平铺直叙,在家具设计中也是如此,比如黄花梨木的结疤之处形成的类似脸谱的纹理,被当时的文人称之为“可爱的鬼脸儿”,并且以这种有鬼脸的木材为上乘,在家具的制作工艺上,中国传统家具尽量保持木质的原色,一般是榫卯结构,没有一枚铁钉,而且尽量不使用胶。这样制造出来的家具木质天然,清新秀丽,结构精巧,历经百年而不变形。
1. 木材缓慢烘干:
制作家具之前先要烘干木材,由于木材油性大、硬度高,在烘干过程中,要由低向高缓慢升温,待温度达到要求后,再缓慢降温,这个过程一般要一个月到两个月,有的木种还要更长一些。
2. 开料:
把原木锯成板材或方材,以备制作各种器物。开料是门讲究的功夫,尤其是木材,在躲避木材自然缺陷的前提下,要尽量下长料,根据木材的纹理走向开出一个或两个弦切面。
3. 用锼锯加工曲边构件:
锼锯是专门用来切割曲线构件的工具,使用起来灵活自如,锯丝的部分通常由技师自行加工。现在除人工之外,也有机器操作。
4. 组装:
把加工好的部件组装起来。成批生产的构件,在组装时难免有松、紧或缝隙不严的问题,随时需要修整榫头或榫眼。
5. 手工砸膘:
传统家具使用的粘合剂主要是鱼鳔或猪皮膘(加工时将晒干的鱼鳔用温水泡软,再以木臼反复捣至可以拉成皮条为止),以鳔胶粘合的家具,经久耐用,一旦需要修理,只须用温水泡一下,就可以打开。
6. 雕刻:
雕刻是在家具上装饰花纹,根据纹饰要求有透雕、镂雕、高浮雕、浅浮雕、平雕、毛雕、圆雕等。透雕又有一面作和两面作之别。平雕又有阴雕和阳雕之别。
7. 清地:
花纹雕刻完后要将地子处理得非常平,否则会影响花纹的整体效果。
8. 打磨:
清地完毕之后,进入磨工车间开始打磨,传统做法是用锉草打磨,如今多用沙纸,一般要磨四遍,由粗到细各磨一遍。打磨工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如果磨工不得法,会将作品磨坏;反之磨工手艺好,还可以把雕工的不足弥补回来。
9. 打腊:
由多种不同品种的蜡配制,加热成液体,用毛刷刷在家具上。
10. 烤蜡:
打完蜡后,为使家具充分吸收蜡液,要用热风机反复烘烤,名曰烤蜡。
11. 刮蜡:
烤蜡完毕,要放一天一夜,让蜡充分凝固,然后刮去表面浮蜡。浮蜡刮净后,用粗布、细布反复揩擦,名曰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