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章中,我将论述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与它们的生产性(Productivity)之间的联系。我的观点就是农业景观不仅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而且农业景观的绝大多数审美价值都取决于它们的功能以及它们良好或拙劣地履行这些功能。进而,它们的审美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生产性与可持续性。
作为这—章的理论背景,我将讨论一些根源于如画性的美学传统。该传统对“如图画般”的景观欣赏过分强调,从而困扰我们对农业景观进行正确的审美欣赏。而且这一美学传统怂恿我们将农业景观的特征描述为一种缺失审美价值的景观。但我认为这种描述与下列事实恰好相反:尽管农业景观中没有经典地“如图画般”的审美感受,但它仍然是一种具有巨大的形式美与表现美的景观。
我通过一个事实将上述提及的两种不同思考方式相联系起来。这一事实就是:尽管形式美是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中一个重要维度,但是农业景观中更为重要的维度是它们所具有的表现美(Expressive Beauty),正是在这里,农业景观中取决于生产性和持续性的审美属性才得以实体化。然而归根结底,我认为农业景观的表现力的性质与所呈现的详尽程度,由于诸多原因,到现在仍未明了。
2 如画性欣赏的传统
景观欣赏的如画性传统源于那些在18世纪中取得突破进展的审美理论与审美体验之中。18世纪中,审美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其自身,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艾迪生、哈奇生、博克、爱利森以及康德;并且审美体验还被公认为是体现完美生活的一种特质。美学的兴旺在18世纪末的所谓的“合成美学”达到其。这种“合成”有着许多成分,就这—章目的而言,为重要如下所述:首先,“合成”将无利害性概念巩固为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并成为审美体验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这一概念不仅为美学定义提供一种途径,同时也为审美体验从其他体验形式,如道德的、功利的或是个人体验中分离出来提供一种途径。第二,这种“合成”坚定地确定了景观而非艺术作品,作为审美理论所关心的中心对象,并作为审美体验的范例。而就当前目的而言,后的并且为重要的是,合成美学用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取代了先前单对“优美”进行的理想化欣赏,前者不仅有着无利害性,也还包括着优美、崇高与如画性。
合成美学造就出一种审美欣赏的理想范式,欣赏者主要凭借无利害性概念来体验景观,并且将它们在优美、崇高以及如画性这些层面上来体验。正如景观学者约翰?孔容所指出的,“在18世纪美学理论中,美学范畴之间的界限相对清晰和稳定:在极大程度上,优美、崇高以及如画性彼此间可以进行区分。”接着他将这些美学范畴的特征描述如下:“……优美的形式倾向于小……优雅……,而且精细地富于变化……精致……并且在色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