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是现今建设中不可不用的材料,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混凝土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改良材料,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新型城市建设材料透水混凝土。
定义: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透水地坪。是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通过硬化的水泥浆相互胶结而形成多孔的堆积结构,混凝土内部存在大量直径超1mm孔隙,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
功能:
透水混凝土由欧美针对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的缺陷,开发的一种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一些城市环境问题的新型材料,对于城市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它可通过颜料和骨料天然颜色进行多种色彩塔配,可针对不同环境和个性要求的装饰风格进行施工。
传统路面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矛盾:
A 不透水的路面阻碍雨水下渗,使一部分雨水流入管网而没有补充至地下水,再加上地下水的过度抽取,使得城市地面容易产生下沉。
B 传统密实路面轮胎噪声大,雨天这种噪声尤为明显。
C 传统城市路面为不透水结构,雨水通过管网排除,泄流能力有限,导致路面大范围积水。
D降低城市空气湿度,加速城市热岛效应。E影响地面的生态系统,使水生态无法正常循环,影响植被正常生长。
优点:
高透水性、高承载力、装饰色彩丰富、易维护、抗冻融性、耐用性、高散热性。
缺点:
耐磨性相对薄弱其路面不适合于机械铲料操作、由于空隙较大需定期养护清理空隙杂物、抗折强度较低。
施工工艺:
制备:透水混凝土在满足强度同时,还需满足透水性的要求,因此在配制时要通过配合比设计和制备工艺以及添加剂来达到强度和孔隙率。水泥可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合料可选用硅灰、粉煤灰、矿渣微细粉等。投料时先放入水泥、掺合料、粗骨料,再加入一半的水用量,搅拌 30s ;然后加入添加剂(外加剂、颜料等),搅拌 60s;后加入剩余水量,搅拌 120s 出料。
施工:主要包括摊铺、成型、表面处理、接缝处理等工序。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摊铺;成型可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动整平辊、手动推拉辊等进行施工;表面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表面观感,对已成型的透水混凝土表面进行修整或清洗;透水混凝土路面接缝的设置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缩缝等距布设,间距不宜超过 6m 。
保养:透水混凝土施工后采用覆盖养护,洒水保湿养护至少 7 天,养护期间要防止混凝土表面孔隙被泥沙污染。混凝土的日常维护包括日常的清扫、封堵孔隙的清理。清理封堵孔隙可采用高压冲洗方法。
适用范围:
人行道及自行车道、社区内地面装饰、园林景观道路及城市广场、体育场、社区消防通道及轻量级道路、户外停车场。
发展前景:
在城市建设中,封闭地表在改善交通和道路状况、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对城市生态和气候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水分难以下渗,降水很快成为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或者地下排水管道,形成了生态学上的“人造沙漠”。
城市不透水地面使城市中用来调节小气候的地表植物生长困难,有的树木甚至因根系缺水死亡,从而丧失生态作用。将路面污染物快速地带入了城市河道。
相反,路面透水可以平衡城市生态系统。雨水由透水路面渗透入地,使地下水位迅速回升。透水地面还能通透“地气”,使地面冬暖夏凉,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适度。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减少扬尘污染,也可降低噪音。
一些发达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透水性路面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庭院、人行道、自行车道、公共广场、露天停车场、公园内道路及道路两侧和中央隔离带等,增加了城市的透水透气空间,对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